目前,是各类野菜野花大量上市的季节,为有效遏制、防范食用野菜野果中毒事件发生,加强宜良县食源性疾病防控宣传教育,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素养和自我防范意识,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现面向大众发布以下预警:
一、不要盲目迷信某些野菜野花的“养生”“药用”“治疗”功效。有些野菜野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或本身就是中药材,食用后会有类似药物的作用,不宜多吃或单一类型大量食用。比如:车前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抽搐,蒲公英、鱼腥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胃寒者胃痛,马齿菜食用过量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状,大白花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后易引起中毒(中毒症状如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多汗、视力模糊、四肢麻木等)。
二、不随意采食、出售、购买、食用不熟悉或者难以识别的野菜野花。很多野菜野花具有毒性,并且容易混在可食用的野菜野花中。不生食野菜野花,食用野菜野花需要经浸泡、蒸煮、烹调等方式处理后,再进行食用。
三、严格禁止学校食堂、单位食堂、农村客堂及婚丧宴请、大型会议等群体聚餐加工食用野菜野花,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。
四、食用野菜野花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、过敏、胸闷、呕吐、腹胀腹泻,或是口吐白沫、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。
五、各级医疗机构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,发现聚集性事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,并做好中毒人员的救治。县疾控中心做好聚集事件的及时处置工作。
1.预防食用野菜野花中毒
春夏季节,满地的野菜又长了出来,采摘野菜食用,但有些野菜吃不对容易引发中毒(蒲公英、大白花、马齿苋)等。
不认识的野菜野花不采更不吃,“不知不食”。
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像,容易误采误食中毒,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。因此,对不熟悉的野菜,不要采摘,避免误食有毒野菜。
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,“不净不食”。
有些野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少量食用或可获得很好的药用价值,但作为蔬菜过量食用,对健康的作用或许适得其反。
特殊人群要注意
包括对野菜有过敏史,婴幼儿、孕妇、乳母以及消化系统存在疾病的人群,不建议食用野菜。
温馨提示
食用野菜后如有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腹痛和腹泻等中毒症状时,应立即催吐,及时就医。
2.预防食用野果中毒
蛇莓中毒
蛇莓也叫蛇果、地莓、蛇不见。蛇莓主要匍匐生长,茎上有许多柔毛,果肉上种子较多,吃起来涩涩的。一般在8—10月成熟。多食后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,就会造成中毒的症状,表现为头晕、呕吐或者腹泻等。
马桑子中毒
春夏之交,桑葚长相讨喜、色泽诱人,在民间更是有“人间圣果”“补血果”之称。因此,桑葚颇受男女老少的喜爱。
但要注意的是,有一种叫马桑果的野果子,它的成熟期与桑葚相当,正好也是夏初时开始变红、变紫,看起来模样和桑葚差不多。于是每年这个时候,总会有误食这种野果导致中毒的事件发生。
3.食品安全无小事
一、不随意采摘、购买自己不熟悉的野菜、野果。
二、不摘乱野果(桑果、蛇莓、蓖麻子、铁树果等野果),提高防范意识。
三、如食用野菜、野果后,如出现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烦躁不安、幻觉等症状,应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。
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、
从自己做起,
从现在做起,
关注食品安全,
“食”刻守护健康!
主办:册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: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者楼街道拥军路43号
网站标识码:5223270006 黔ICP备19011386号